燃燒強弱

火場燃燒強弱如何研判?一次掌握6種物質的受燒痕跡判斷要領

火災調查是一個相當專業的領域,有賴於大量的實驗和經驗,才能在火場中研判燃燒強弱、找到起火處所,進而判斷可能的起火原因。我自己沒有火調相關的經驗,也沒有參加過火調訓,所以這部分也算是我的弱項

幸運的是,在e等公務員學習平臺上有一堂叫消防法令與火災調查實務(消防人員適用)的課程可以供我們學習火調相關的知識,講者是消防署預防調查組的葉金梅科長,這堂課有提到火調相關法規、燃燒強弱判斷、起火原因認定、火災現場勘查等內容,非常適合作為準備火災調查的學習資料

研判燃燒強弱的目的是確定起火處所,確定起火處所後才能判斷起火原因可能為何?這篇文章我會幫你整理課程中介紹的6種物質受燒痕跡判斷要領,我會借用簡報中的圖片來補充說明,你也可以點擊這裡下載完整的簡報檔

木材類受燒痕跡

雖然台灣的木造建築物不多,但木製傢俱、木製裝飾品、木製裝潢材料還是不少,這些木材類可燃物在燃燒後可以觀察到不同受燒程度的痕跡,按照嚴重程度分類如下:

燃燒強弱

碳化

木材碳化後外觀會呈現魚鱗狀鱷魚皮的紋痕。另外,木材在受熱過程中水分會蒸發,當水份蒸發完畢後,木材的空隙之間碳化、燒失的速率會不均,因此會產生龜裂。下面這幾個原則可以協助我們判斷木材的受燒程度:

  • 木材表面愈粗糙或凹凸愈多,表示受燒程度愈嚴重
  • 木材碳化之龜裂溝痕寬度愈大,受燒程度愈嚴重
  • 木材碳化之龜裂溝痕溝深愈深,受燒程度愈嚴重

從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到,上側碳化較下側嚴重、左側碳化較右側嚴重。因此我們可以研判,火流方向應該是從這塊木頭的左上方往右下方移動

碳化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如果木材在受火燒之前就存在龜裂或裂縫,則這些龜裂和裂縫的幅度和深度會必較寬且深、大多形成直線狀的裂痕。下面這張圖的裂縫幅度和深度就比較窄淺,是火燒後產生的裂縫,而不是受火燒之前就有的直線狀裂痕

火燒後之裂縫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另外,火調人員也會使用「碳化針」來測量木頭碳化的深度。碳化的深度愈深,表示木材受燒程度就愈嚴重

碳化針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剝離

木材在受熱過程中水分會蒸發,當水份蒸發完畢後空隙內僅剩下空氣,空氣膨脹會造成木材彈出進而剝離。自然火燒的剝離不會是一整片的,通常剝落處的面積都不會太大,呈分散狀、不集中

一般來說,燃燒愈強烈,剝落就愈嚴重,而且剝落處的表面會非常粗糙。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到,右側有明顯魚鱗狀、鱷魚皮痕的碳化痕跡。左側則出現剝離,魚鱗狀、鱷魚皮痕碳化物已燒到掉落,因此可以研判左側受火燒的程度較嚴重

剝離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消防員射水也會造成木材碳化表面的剝離,但是這種剝離表面較平坦、面積較大且寬,剝落處仍會保有木材的原色及光澤,跟自然火燒的剝離是不一樣的。下面是兩者的差異比較

燃燒強弱

下面這張圖,木材右下角剝離的面積比較小,且沒有呈現木材的原色和光澤,因此屬於自然剝離

自然剝離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燒細

木材的一端、一面或一角被火燒失掉,稱為部分燒細。而如果木材整個被火燒成細小的形狀,則稱為全部燒細。因此我們可以觀察木材哪一部分被燒細的狀況比較嚴重,來判斷受燒程度

燒斷

燒斷是燒細後進一步的發展,當木材燒細的部分持續受火燒時,燒細的部分會全部燒失,形成燒斷的情形

靠近起火處的木材較容易燒斷,而木材燒斷後,容易因支撐力量的改變,造成其他木材失去重心而掉落。這種掉落的木材不會有燒細或燒斷的情形,有時還會保有木材原本的形態,因此可藉由木材掉落的位置、先後順序,研判木材燒斷處的長度,進而研判火流方向

燒穿

燒穿指的是木質天花板、地板、桌面、床板或門板等板材,受到局部火流的影響,造成部分木材嚴重碳化、燒失,形成穿孔的情形。依照碳化穿孔的面積大小,可以研判受燒的程度,不過要注意的是,板材一部份燒穿後,有時會因為重力作用而導致掉落的面積變大

另外,葉科長有提到,由於火向上燃燒的速度較向下燃燒的速度快,因此假設現場發現床板有燒穿的情形,表示起火原因與床板有關聯(例如起火物可能在床板附近)。因為這種狀況一定是透過熱傳導的方式,有熱源往下傳遞,才會造成床板燒穿

自然燒穿跟消防員搶救所造成的破壞,或是其他因素造成的破壞穿孔,在外觀上有顯著的不同,可由孔洞受損的情形、是否有木材原色來加以研判,如果看得到木材原色,表示破孔可能是消防員在搶救時所產生的破壞

大半燒失

大半燒失指的是木材受燒情形嚴重,且體積大半已被燒失的情形。這時必須參考其原始結構、牆壁等處受燒後殘留的痕跡,或其他難燃部分來瞭解燒失的範圍、研判火流方向

火災現場如果原本有天花板,當木質天花板、角材大半燒失後,仍可透過現場煙燻的痕跡來判斷原本天花板裝設的高度

完全燒失

完全燒失指的是木材的原有外形、結構已完全燒失,但完全燒失的木材在其原本的位置上仍會存有原始痕跡。這是因為火災剛開始時,煙受熱氣流的影響,會附著於火場中各種物體的表面上,雖然該物體受熱燒失,但仍然會在其位置上造成原本物體形狀的燃燒殘跡

另外,我們也可以由殘留的釘子、釘子孔等物品研判外體的原本外型。下面這張圖就可以看到,原本應該是釘了一塊木頭在上面,但木頭已經被火燒失,而釘子還留在原處

完全燒失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由於我們不知道物體是本來就不在那裡,還是是被火完全燒失,因此在進行火災調查作業時,可以詢問火災關係人火災前該物體的原始狀態,以利研判該處完全燒失、碳化的情形

塑膠類受燒痕跡

塑膠類的受燒過程,從最輕微到最嚴重依序是軟化熔化燒失

軟化

軟化指的是塑膠類製品受熱後,因為荷重而變形的情形

熔化

熔化指的是塑膠類製品受熱達到熔點而發生熔解的情形。大部分塑膠類的熔點大約在100~250℃。下面這張圖是保險絲上的塑膠受熱熔化的樣子

塑膠熔化

另外,塑膠類又分為「熱塑性塑膠」(如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等)和「熱固性塑膠」(如酚醛樹脂PF、環氧樹脂EP等)。熱塑性塑膠受熱後較容易發生軟化、熔化,熱固性塑膠則比較不容易發生

燒失

塑膠類製品也是可燃性物質,受熱達到著火點時會起火燃燒,燃燒後就會出現燒失的狀況

由於不同塑膠類軟化、熔化、起火的溫度都不一樣,因此在進行火災調查工作時,必須要先瞭解塑膠製品的種類和燃燒特性,才能進一步研判起火點

塗料類受燒痕跡

塗料類的受燒過程,從最輕微到最嚴重依序是變色發泡燒失

變色

火場中的熱會使塗料產生顏色的改變,因此塗料變色的程度跟燃燒強弱有關

發泡

塗料塗在牆壁上時,塗料跟牆之間一般都會有空隙,當塗料受熱後,空隙裡的空氣因受熱而膨脹,因此會產生發泡的現象

燒失

塗料本身也是可燃物,因此當塗料持續受熱時,會與附著在塗料上的碳粒子一起燒失。而塗料燒完後會呈現一般水泥牆原本的顏色

金屬類受燒痕跡

一般建築物常看到各種金屬類製品,例如鋁、鐵、銅等各種金屬或合金製成的傢俱。而金屬類的受燒過程,從最輕微到最嚴重依序是變色彎曲熔化

變色

一般而言,金屬物質受燒後,受燒愈嚴重處,其顏色變得愈白,但還是需要以未受燒前的顏色為參考基準

下面這張是102年三等情境考題的照片,可以看到鐵桶左右兩側比較白,中間則有碳粒子附著,可以研判火勢應該是由鐵桶後面往鐵桶前面延燒

金屬變色

下面這個表格是「不銹鋼」和「冷軋鋼板」的金屬受熱變色情形。火調人員可以透過金屬顏色的變化,來判斷哪個地方的溫度比較高,由此判斷可能的起火處所

燃燒強弱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彎曲

金屬物質受熱後會有膨脹的情形,當持續受熱時金屬會開始軟化,再加上金屬本身的重量,就會發生彎曲、變形的情形(如下圖)

燃燒強弱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鋼材在1100℉(593.33℃)的高溫狀況下,降伏強度、抗拉強度會下降至50%左右,遠低於一般的設計強度,而無法繼續承載載重。而且此時鋼材的膨脹率約為1%,高溫將導致結構鋼變形、扭曲

一般火災現場,室內溫度大約5分鐘之內就可以達到1100℉(593.33℃),如果鋼材沒有防火保護,則整棟建築物都會有倒塌的危險。因此工廠火警通常鐵皮建築物都會燒塌、結構彎曲變形(如下圖)

燃燒強弱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熔化

火場的溫度超過金屬的熔點時,金屬就會熔化。火調人員可以觀察哪些金屬已經有熔化的狀況,來判斷哪個地方的溫度較高、研判可能的起火處所。常見的金屬熔點整理如下:

金屬熔點

混凝土受燒痕跡

混凝土受燒後,有下面幾種方式可以用來判斷受燒的嚴重程度:

  • 外觀比較
  • 中性化深度法
  • 反擊硬度法
  • 表面硬度法
  • 超音波傳導度法
混凝土受燒痕跡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外觀比較

混凝土在受熱過程中,外觀會隨著溫度升高而有差異。下面這張表格可以看到,混凝土在不同加熱溫度下,會有不同的裂痕數、裂痕寬度和外觀

燃燒強弱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在450℃時,帶點灰色的碳粒子會附著在混凝土表面,因此混凝土外觀會比較偏灰色。在650℃時,變成黑色的碳粒子附著在混凝土表面,而這些黑色的碳粒子還可以再燃燒,因此到了850℃時,碳粒子就會燒失

另外,混凝土天花板受燒後,粉光水泥面也常因為受熱而導致變色、剝落的情形。下面這張圖的左側,混凝土的粉光塗層已剝落,表示此區域受燒較嚴重,而右側的粉光塗層還在,表示受燒較輕微

混凝土外觀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中性化深度法

混凝土本來有「弱鹼性」,受熱時會從表面往內部漸漸中性化,中性化的深度愈深,表示受熱愈多,也代表愈靠近起火處所

火調人員可以在混凝土上塗抹「鹼性指示液」(例如酚酞酒精溶液),酚酞遇到酸性物質呈無色,遇到鹼性物質則呈粉紅色,因此塗抹後看到某個深度的混凝土變成粉紅色,就代表那個深度的混凝土還是保有原狀、沒有被火燒

中性化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中性化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反擊硬度法

混凝土受熱後硬度會下降,硬度愈低表示受熱愈多,因此硬度愈低(混凝土愈軟)的地方表示愈靠近起火處所。火調人員可以使用「擊錘」來測量打擊混礙土時的反擊值(如下圖)

反擊硬度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表面硬度法

混凝土受熱後硬度下降,除了使用反擊硬度法檢測其硬度外,也可以使用「硬度計」來確認混凝土的表面硬度

這個方法主要是根據莫氏硬度標準來操作,這個標準將10種常見礦物的硬度由小至大分為10級

莫氏硬度

火調人員可以用某一硬度的礦物(例如石膏)在混凝土上劃,如果可以劃出刮痕,代表混凝土的硬度比這個礦物還低,如果劃不出刮痕代表混凝土的硬度比礦物高。而混凝土受火燒愈嚴重,表面硬度愈軟、愈容易被劃出刮痕

表面硬度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混凝土表面在不同溫度下產生的影響如下表。另外,在高溫時混凝土還可能有剝落的情形,甚至在溫度超過1000℃時,混凝土可能會產生熔凝狀態(變化與玻璃類似)

混凝土表面受燒影響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超音波傳導度法

混凝土受熱後,超音波傳導的速度會變慢,火調人員可以用儀器來測定混凝土各部份的超音波傳導速度,藉此判定混凝土的燃燒方向

超音波傳導度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玻璃類受燒痕跡

一般火場中的玻璃在受燒後,其影響整理如下:

玻璃受熱影響之形態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消防署曾經以不同厚度的玻璃來實驗加熱側、非加熱側的玻璃落下率,實驗發現無論玻璃多厚,受熱後多掉落於加熱側。但如果火場有發生過閃燃,室內會產生壓力向外宣洩,玻璃就不一定會掉落於加熱側,因此這個資料並非適用於全部的火災現場

玻璃掉落實驗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另外還可以透過玻璃燃燒後顯現的狀態來判斷大致的受燒溫度(如下表)

玻璃燃燒後顯現之狀態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玻璃類的受燒過程,從最輕微到最嚴重依序是破裂碎裂熔凝

破裂

玻璃受熱膨脹的程度超過膨脹係數,就會發生破裂,玻璃裂片呈片狀、具稜角。如果玻璃是在火災發生後自然破裂,或是被消防員為了搶救而打破,玻璃上大多會有煙燻的情形

而如果是火災發生前玻璃就被外力打破,玻璃碎片上則不會有煙燻的情形。因此如果火災現場有乾淨、遭外力打破的玻璃,這些玻璃就可作為研判是否有人為縱火的參考資料

碎裂

碎裂是因為玻璃受熱不均,使得玻璃的表面張力強度超過可以承受的極限,導致碎裂成小碎片

比較特別的是,消防員射水的水霧如果射到溫度極高的玻璃上時,因為熱量的快速變化,玻璃會產生紋理近似的小裂紋,稱為「龜裂痕」。這種狀況會產生不規則的塊狀大片玻璃碎片,並使玻璃從窗戶上破裂、脫落

玻璃碎裂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熔凝

當火場的溫度超過玻璃的熔點(600℃)時,會造成玻璃熔化。一般情況下,整片玻璃都有可能熔化,但在特殊情況下,有可能只有玻璃碎片的某一個角落發生軟化

熔化的玻璃上如果沒有發現煙燻,有可能是在火災的初期受到煙燻,但是卻在火災的成長期或最盛期中被燒失

窗戶、傢俱或電燈的玻璃,其熔化痕跡可以輔助判斷火流行進的方向。輻射熱會造成玻璃的表面軟化及延展,讓玻璃朝熱源方向彎曲、鼓起,甚至破裂

玻璃變形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總結

以上介紹各種燃燒強弱判斷的方法,在真正使用時必須互相搭配、結合,不會只靠單獨一個物質的受燒痕跡就判斷起火處所,一定是各種物質的受燒痕跡綜合起來,去研判一個最有可能的火流方向,再回推起火處所。真實火場很多東西都燒得面目全非,要能夠發現受燒痕跡真的很不容易,必須要累積大量的經驗才行

延伸學習:
火的一生-從起源到熄滅(解密你從沒看過的火災成長曲線)
閃燃(Flashover)是什麼?閃燃和跟爆燃有什麼不同?別再傻傻分不清楚
火災猛烈度(Fire Severity)是什麼?一個重要但火災學沒說清楚的概念
一張表讓你看懂火災4階段的建築物防火對策
火場鑑識該怎麼進行?教你用氣相層析質譜儀(GC-MS)鑑識火場殘跡
消防情境-沒準備好這些內容別想拿高分(解密三個最熱門考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