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宗翰

蔡宗翰-打火哥的30堂烈焰求生課(第一線消防員要教你的事)

今天要跟大家推薦一本每個人都該讀的消防科普書籍打火哥的30堂烈焰求生課,作者 蔡宗翰 目前任職於高雄市政府消防局,具有豐富的救災經驗,也擅長將火場的知識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向民眾宣導,2015年還曾在TED X Taipei年會上發表「破解火場逃生的三個迷思」演講

今天為大家整理這本書的10個最重要火場迷思和求生觀念,也建議大家閱讀這本書的完整內容,對家中的長輩、小孩也都非常有幫助喔!

火災一開始因為水蒸氣蒸發,產生的是白煙,白煙溫度低、對人不構成危害。當火勢持續燃燒時,火場內的物體持續被高溫裂解,產生高溫、有毒的黑色濃煙。濃煙之所以最可怕是因為下面三種特性:

  1. 充滿劇毒:傢俱、裝潢材料受熱後會產生各種有毒物質(如一氧化碳、氰化氫、氯化氫等)。而其中最致命的是無色無味的一氧化碳,因為它會取代氧氣,搶先跟人體血液中的血紅素結合,使讓我們缺氧、窒息而死
  2. 蔓延快速:濃煙上升的速度為每秒3-5公尺,幾乎1秒鐘就可以上升一個樓層。火災的延燒主要就是因為煙垂直上升,遇到樓梯、電梯、豎井等垂直管道,就會變成火勢延燒的途徑,形成「煙囪效應」(Stack Effect)
  3. 溫度極高:火場開始產生濃煙後,溫度會快速升高,高溫會使人血液循環、呼吸心跳加快,皮膚也會燒燙傷、壞死或潰瘍化,吸入高溫的濃煙可能會使肺臟灼傷

絕大多數的火場罹難者不是被火燒死,而是先被濃煙嗆昏窒息後在被火燒成焦屍。因此,我們在火場的各種應變、避難與求生,都要從「」的角度來思考

延伸閱讀:火的一生-從起源到熄滅(解密你從沒看過的火災成長曲線)

發現火災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示警

火災發生時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滅火、報案、逃生、示警等,其實並不是說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不該做?而是因為火災發生時分秒必爭,各項行動會有優先次序」。作者告訴大家發現火災時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示警」,通知屋內所有人,讓其他正在熟睡或不知道發生火災的人提早發現火災、爭取應變的時間,尤其家中有小孩的朋友,小孩可能無法做到滅火、報案或獨立逃生,這時我們應該教導他們要學會示警,告知還未發現火災的大人以利即時應變

下面可以探討一下為什麼滅火、報案、逃生並不是「最優先」該做的事情:

  1. 滅火:滅火其實沒有那麼容易。消防宣導時常常會讓民眾使用滅火器撲滅油盤上面的火,實際操作過的人可能會認為很簡單,但事實上真實火場在火勢濃煙溫度這三個方面都跟油盤起火有很大的不同。使用滅火器的時機是在火災「初期」,除非第一時間發現火災發生或火焰高度約在25公分以下,使用滅火器才可能成功滅火,在不知道火災何時發生、火勢擴大、初期滅火失敗時就不應該再把時間浪費在滅火上
  2. 報案:當人身陷火場時,容易因為緊張而無法向119清楚表達現場狀況,甚至連地址都講不清楚。因此作者建議「安全第一、報案第二」,報案之前應優先確保自身安全,待安全無虞且情緒穩定後再向119清楚說明案發地點、有無人員受困、燃燒情形、建築型態等資訊,如此一來才能讓消防人員掌握正確的訊息、加速救援
  3. 逃生:當自己順利逃生以後,屋內其他人可能因為不知道火災發生而失去應變的時間,最常發生的就是把家人忘在裡面,甚至當消防人員詢問還有沒有人在裡面時也回答不出來。因此我們應該先告知有火災發生,使所有的人都有時間應變,避免漏了其他人

面臨火場不一定要逃生而要求生

以往我們都認為火災發生時就要趕快逃出去,但火災發展的狀況千變萬化、無法預測,有時不逃反而比逃出去還安全,因此作者在書中花了大量的篇幅(PART 2 第16-23課),破解大家以往的迷思、教導正確的火場求生觀念,如果真的不幸遇到火災就能採取適當的應變措施

小火快逃、濃煙關門

在第一點我們知道火災發展的階段,也知道火場中最大的危險是濃煙,因此作者告訴大家,如果火災發現得早,應該立即逃生離開現場。而如果火災發現較晚或火勢已經擴大,打開門驚覺門外或逃生樓梯已經充滿濃煙高熱,這時絕對不能往外跑,當務之急是立刻「關門」,找相對安全的地方「關門避難」或待在房內「就地避難

小火快逃、該怎麼逃

知道小火快逃以後,下面我們來討論該往哪裡逃?該怎麼逃?逃離火場之後要做什麼?

一、火災發生時不能躲浴室。浴室門、天花板大多是易燃的塑膠材質,無法耐高溫且熔化時還會產生有毒氣體。浴室中雖然有水,但不足以滅火或降溫,全身淋濕只是心理安慰,而高溫也可能讓浴室裡的水快速汽化變成水蒸氣,造成人員灼傷。浴室的排水孔也沒有如傳聞說的新鮮空氣,因為排水孔有「存水彎」的設計,不讓水管內的臭味飄入浴室。浴室空間通常也較小、缺乏對外窗,很難對外呼救,導致消防人員不容易發現有人躲在裡面

蔡宗翰
排水管存水彎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Fred the Oysteri

二、逃生前先確定逃生通道是否安全暢通。無論火災發生在哪裡(樓上或樓下),如果樓梯間還沒被濃煙高熱侵襲,只要能安全通過,自然是向下逃生較好。當濃煙已經蔓延到樓梯間時,絕對不要嘗試穿過濃煙逃生,不館往上或往下都很危險,這時應該要留在室內安全房間,並且關門求生,這是因為濃煙上升的速度會比人快,而且許多公寓大樓為了防範小偷、避免孩童危險,會將通往頂樓的門上鎖、擋住出路

三、不要浪費時間弄濕毛巾摀口鼻。如果火災發現得早應該立即逃生、離開現場,而遇到濃煙時更不要認為可以用濕毛巾摀口鼻穿越,這是因為濕毛巾檔不住濃煙中的毒氣、高溫,也無法保護口鼻以外的部位,一手拿濕毛巾也不方便移動,而且為了將毛巾弄濕也會浪費不少時間。因此看到有濃煙時立即找安全的地方避難就好,不要冒險穿越也不要再刻意弄濕毛巾

四、逃離火場後不可為任何理由重返火場。沒有人可以保障第一次逃離火場,第二次也可以再順利逃出,因此如果發現家人還受困在屋內,請告知消防人員協助救援,千萬不可再貿然進入火場。消防人員的任務是以人命救援為優先,寵物、貴重物品的搶救則會由消防人員評估現場危險程度較低後再協助處理

濃煙關門、該怎麼關

當發現逃生通道充滿濃煙時,切記不可冒險穿越濃煙逃生,這時應該要關門避難,而關門也是有一些原則和要領,下面為大家整理

一、濃煙關門」要發揮作用,避難的空間必須滿足下面三個條件:

  1. 結構須耐燃:木造屋、泥土牆遇火是會燃燒殆盡,鐵皮屋遇高溫會坍塌。一般居住的透天、大廈、公寓、旅館有防火時效(鋼筋混凝土、磚牆、矽酸鈣板)的隔間牆、屋頂、地板,因此可以適用
  2. 有對外窗戶:對外窗可用來求救,也可將少量流入室內的濃煙排出,如果缺乏對外窗或沒有開啟對外窗,濃煙仍會在室內慢慢累積、造成危險
  3. 門可耐高溫:塑膠門遇高溫會熔化、玻璃門遇熱會破裂,門的材質如果不耐高溫也會有危險。而如果門上有排氣窗,也會讓濃煙有機會流入

二、塞門縫不是最關鍵的。煙會往上流動,碰到天花板後再慢慢向下蓄積,因此理論上煙會從門上方的縫隙先滲入,如果真的要塞門縫就要從上面先開始。但其實最重要的不是塞門縫,而是要有對外窗,有對外窗就能讓這些滲入的濃煙流出,不會累積在室內造成威脅,因此不需要浪費時間執著在找毛巾或其他物品塞門縫

更重要的是建立防災思維

儘管我們練就了一身完整的火場求生術,但比這更重要的其實是建立防災的思維,與其遇到火災時才想方設法應變求生,不如直接避免火災發生、不讓火勢擴大、即早發現等,不讓自己陷入危險之中。因此,作者在書中的三部分(第24-28課)教導五個防災策略,提供讀者檢視自家環境狀況、事前做好準備

策略一:不會燒

不會燒就是做好火源管理、培養良好用電習慣、讓火苗的出現降到最低等,而要打造「不會燒」的居家環境,作者提供「五不」原則給讀者檢視用電習慣:

  1. 用電不超載
  2. 電線不折損
  3. 插頭不用不插上
  4. 沒有安全標示不購買
  5. 平時檢測不輕忽

策略二:燒不大

盡量避免火苗產生總還是有意外,這時只要盡量讓周圍不要出現可燃物,就能避免火勢擴大燃燒,有兩個方法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1. 避免推放大量可燃雜物
  2. 室內裝修使用防火材料(防焰材料或耐燃材料)

策略三:早知道

造成火場罹難的原因只有兩個:「太晚發現火災」、「錯誤的應變行動」。太晚發現火災就是第一時間因為在睡夢中、講電話、看電視等原因,導致沒有立即發現火災發生,而是等到火勢擴大、濃煙密布後才發現,這時才開始採取應變措施可能已經為時已晚

有鑑於此,目前全國消防局也不斷向民眾教育要裝設「住宅用火災警報器」(簡稱住警器),住警器可以即早告知火災發生,即早告知就能即早應變

有些民眾現在還是會認為裝設住警器很貴,但跟作者同樣在高雄市政府消防局服務的其他同仁,為大家實測了裝設住警器的成本,下面提供相關連結給大家參考,相信這樣的成本對於安全來說,CP值是非常高的了

網路上也有很多住警器安裝的教學,大家不用擔心不知道裝在哪裡、不會裝等問題喔!

策略四:跑得掉

造成火場罹難的原因「太晚發現火災」可以由住警器克服,而「錯誤的應變行動」則有賴於學習前面幾項火場求生觀念。而作者強調,我們應該制定家庭逃生計畫補足家中的消防設備調整家中裝潢及物品的擺放位置等,透過實際演練讓家中的每一個人都能熟悉防災避難知識、保命求生

策略五:救得快

最後一個策略是要想辦法讓消防人員救得快,遵循下列三個原則,讓消防人員能更快、更順利抵達現場,而且也應該相信消防人員的專業,不要干預指揮救災或干擾消防人員:

  1. 狹小巷弄不要違規停車及擺放雜物
  2. 千萬不可謊報火警及濫用救災資源
  3. 救災現場不要圍觀干擾

油鍋起火時蓋上鍋蓋

油鍋起火時,食用油的沸點會達到約300℃,如果往鍋裡加水,由於水的密度比油高,水會先下沉到鍋底,接著迅速沸騰蒸發,膨脹成原體積1700倍的水蒸氣,混合著高溫的油滴會噴濺而出

這時油會變成更小的油滴飄散在空氣中,與空氣結合成易燃氣體,一遇熱便如爆炸般形成猛烈的火焰(完整過程可以參考下面的影片↓↓)

油鍋起火時不可用水來滅火,正確的處理步驟為蓋上鍋蓋關閉爐火靜置冷卻,這是大家常見的起火狀況,若不幸遇到時請一定要記得按照這個步驟處理

高溫油遇到水的過程被稱為「Boilover」,而如果油鍋溫度夠高,當水被倒入時,接觸高溫油的瞬間就會立刻沸騰變成水蒸氣,一樣會導致火焰的擴大,這稱為「Slopover」

身上著火時停倒滾

小火鍋店使用的酒精膏具有可燃性,派對用的高壓填充彩帶罐、泡沫噴灌也含有可燃性氣體,一遇到火源就可能起火燃燒,導致在周圍的人灼傷或身上著火。此時千萬不可奔跑或拍採,這會增加空氣流動、讓火愈燒愈大,也應該避免使用滅火器直接對傷者噴射,因為滅火器中的藥劑可能會造成傷口感染

身上著火時的正確處理方式為「停(停止動作)、倒(就地倒下)、滾(左右滾動)」,旁人若要幫忙,可協助著火者停倒滾,或拿較大的布、毛巾覆蓋著火者以阻隔空氣滅火

火勢熄滅後則依照我們常聽到的「沖脫泡蓋送」原則處理,這邊要注意的是,第三步驟的「泡」是沖泡或浸在冷水中,不要直接用冰塊冰敷在灼傷的部位,因為這時皮膚已經失去保護功能,直接冰敷可能會導致凍傷

瓦斯外洩時的正確步驟

瓦斯分為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兩種。液化石油氣常加壓成液體存於鋼瓶中,也就是俗稱的「桶裝瓦斯」,主要成分為丙烷、丁烷,比空氣重、洩漏時會蓄積在地面或低窪處。天然氣則由瓦斯公司鋪設管線供用戶使用,主要成分為甲烷、乙烷,比空氣輕、洩漏時會往上飄、擴散於空氣中

瓦斯本身無色無味、具有可燃性,為了讓民眾容易察覺漏氣,會添加臭劑(硫醇),一般我們聞到的「瓦斯味」其實就是硫醇的味道。瓦斯鋼瓶並不會像電影一樣那麼容易爆炸,因為鋼瓶本身都會經過測試,且都有設計卸壓閥,即使瓦斯鋼瓶閥冒出火,也因為鋼瓶內沒有氧氣,並不會在鋼瓶內燃燒爆炸

如果瓦斯鋼瓶洩漏起火,在安全的狀況下也可以嘗試將鋼瓶閥關閉,就能順利讓火勢熄滅(可參考下面影片的專業示範↓)

若真的發生瓦斯外洩、聞到濃濃的瓦斯味,處理步驟為禁火關氣推窗報案,避免產生火花導致引燃

瓦斯鋼瓶可能因為遇熱,內部的液化瓦斯膨脹蒸發,從鋼瓶最脆弱的地方炸開,這就是所謂的BLEVE現象

一氧化碳中毒時的處理

一般我們常說的「瓦斯中毒」其實就是指燃燒不完全而導致的「一氧化碳中毒」,常發生的原因是因為瓦斯熱水器安裝位置不正確,或因為在陽台外牆加裝鋁門窗,導致一氧化碳累積飄散在室內。當有下列三種情形同時發生時,就有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

  1. 不只一人出現疑似感冒症狀
  2. 有人正在洗澡或使用瓦斯爐
  3. 門窗緊閉

在外租屋的人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危險族群,租屋前請務必特別留意室內通風瓦斯熱水器位置

別拿命來換便宜的房租

許多房東為了多收取房租,會把一層樓隔成很多個房間,甚至頂樓加蓋鐵皮屋頂再繼續隔間,為了降低成本,隔間材質多選用不防火、不隔音的木板隔間,甚至連電器、插座、線路都使用劣質品

有時甚至可以看到三層樓的空間被隔出30間的出租套房,這時由於木造隔間易燃逃生通道不足防火區劃被破壞未裝設消防安全設備等原因,發生火災時通常會造成重大傷亡,因此租屋族在挑選租屋處時請務必按照前面所說的五個防災思維策略,檢視環境的安全性後再決定喔!

鐵皮屋火災真的很可怕

鐵皮屋火災的搶救對消防人員來說是最可怕的,因為鐵皮屋的鋼骨結構在溫度達600℃時就會被破壞剛性、弱化彎曲,隨時有倒塌的風險,而且由於鐵皮屋通常採加高加大的設計,內部有許多可燃物和充足的空氣,一旦燃燒會快速成長而且火勢猛烈,甚至發生閃燃」(Flashover)

由於鐵皮屋火災的危險性很大,因此我們應該避免住鐵皮屋,也應避免加裝鐵皮屋頂,避免火勢燒到屋頂後往旁邊延燒到其他建築物

延伸閱讀:閃燃是什麼?閃燃和跟爆燃有什麼不同?別再傻傻分不清楚

結語

打火哥的30堂烈焰求生課 是一本非常時用的防火、防災工具書,作者 蔡宗翰 身為第一線消防人員,親自上火線教導正確的火場求生秘訣,十分推薦給大家閱讀,尤其家裡有小孩的朋友,應該從小就教導他們正確的防災知識

W消防解密」是一個幫助想成為消防員的人通過消防特考的部落格。歡迎填寫表單訂閱我的部落格,領取免費的「消防考試作弊書單」,有新的內容時也會第一時間通知你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