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 2024-11-27
在設置自動撒水設備的規範上,我國的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是參考日本的法規,直接規範撒水頭的種類、水平距離、設置位置、放水量等。而歐美國家設置撒水設備時主要是參考NFPA 13的規範,會依據建築物的結構、用途、內部可燃物量將場所分類,然後再用單位面積的撒水密度來計算撒水頭的數量和水量
撒水設備能否即早將火勢抑制,常見的評量指標包含下面這幾個,這些都是跟撒水頭動作有關的參數,我們就來一次瞭解一下:
- 時間常數(τ,音讀套)
- 反應時間指數(Response Time Index, RTI)
- 實際放水密度(Actual Delivered Density, ADD)
- 必要放水密度(Required Delivered Density, RDD)
撒水頭的動作原理
撒水頭的構造中有一個感熱元件(一般是玻璃球),當玻璃球受熱後就會膨脹、破裂,管線中的水就會流出撞擊頂端的迴水板,進而細化、分散成一個扇形的撒水形狀。詳細的動作原理可以參考下面這個影片:
由此可知,感熱元件什麼時候破裂,就影響了撒水設備的滅火效果。如果感熱元件很敏感,火災初期就能即時動作,就可以在火勢不大時將火災抑制。如果感熱元件比較不敏感,需要等火勢成長到一定程度才動作,就可能就會因為火勢太大無法抑制,而只能做火災控制
撒水頭的滅火效果
撒水設備對於火災的滅火效果可以分為消極的「火災控制」(Fire Control)和積極的「火災抑制」(Fire Suppression),這兩個名詞在NFPA 13裡有明確的定義,可以區分他們的差別
火災控制
NFPA 13 定義:
Limiting the size of a fire by distribution of water so as to decrease the heat release rate and pre-wet adjacent combustibles, while controlling ceiling gas temperatures to avoid structural damage.
(透過水的噴灑來限制火災規模,以減少熱釋率並預先濕潤鄰近的可燃物,同時控制天花板可燃性氣體的溫度,以避免結構損壞)
造成撒水頭比較晚啟動,只能進行火災控制的原因,除了感熱元件的敏感度低以外,也有可能是因為場所的空間太大,溫度要上升到讓玻璃球破裂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這時火勢可能就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撒水頭啟動就只能避免火勢繼續擴大燃燒
火災抑制
NFPA 13 定義:
Sharply reducing the heat release rate of a fire and preventing its regrowth by means of direct and sufficient application of water through the fire plume to the burning fuel surface.
(通過直接並充分地將水釋放到火焰上,使其穿過火柱到達燃燒的可燃物表面,從而顯著減少火災的熱釋率並防止其再次增長)
除了提高感熱元件的敏感度,使撒水頭能在火災初期啟動而達到抑制效果以外,也可以考慮使用火警探測器來連動撒水設備。火災初期最能比較快被偵測到的就是煙,如果火警探測器偵測到煙以後能連動開啟撒水頭,就能快速將火災抑制,不過這種做法在國內還是比較少見的
撒水頭的重要參數
感熱元件的敏感度是直接影響撒水頭早期抑制火災的因素,下面我們就來看評估敏感度的方法
時間常數(τ)
測量感熱元件敏感度的常用方法就是時間常數τ,他的公式如下:
當感熱元件質量愈大、比熱愈大、暴露於空氣中的表面積愈小,時間常數τ就愈大,代表熱敏感度就愈差、反應時間愈長。反之,時間常數τ愈小,熱敏感度愈佳、反應時間愈短
反應時間指數(RTI)
反應時間指數RTI也是判斷撒水頭反應快慢的重要指標,他的公式如下:
而撒水頭動作的時間公式則是下面這個:
時間常數(τ)、反應時間指數(RTI)和撒水頭動作時間(t0)的公式推導可以參考下面這個影片:
RTI值愈低,代表感熱元件的敏感度愈高、反應時間愈短。而NFPA 13有定義,快速反應撒水頭(fast response)的RTI是50或更低,而標準反應撒水頭(standard response)的RTI是80或更高
NFPA 13:
Sprinklers defined as fast response have a thermal element with an RTI of 50 (meters-seconds)or less. Sprinklers defined as standard response have a thermal element with an RTI of 80 (meters-seconds) or more.
必要放水密度(RDD)
必要放水密度指的是「抑制火災所需的水量」。理論上,火災初期的RDD會比較小,因為火勢規模還不大,抑制火災所需的水量就不多,因此RDD應該是隨著時間經過而愈大
下面這篇文獻有針對RDD的估算做研究,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再看看:
Henry Persson-Evaluation of the RDD-measuring technique
實際放水密度(ADD)
實際放水密度指的是「撒水頭釋放出來並且確實到達燃燒之可燃物表面的水量」。火災初期的ADD應該是比較大的,因為火勢規模還不大,實際可以到達可燃物表面的水量會比較多。而到了火災中後期,火勢規模變大以後,水就很難穿透火焰到達可燃物表面,因此ADD應該是隨著時間經過而愈小
影響ADD的因素包含下列這幾個:
- 撒水頭的口徑
- 撒水頭的放射壓力
- 撒水頭動作時的火災熱釋率
- 撒水頭最初放射的個數
- 火源相對於撒水頭的位置
- 撒水頭的防護面積與配置形狀
如果我們將RDD、ADD與時間的關係圖畫出來,會是像下面這樣:
當ADD > RDD時,表示撒水頭釋放出來並且確實到達燃燒可燃物表面的水量,大於抑制火災所需的水量,這種情況下就能夠即時將火災抑制。反之,如果ADD < RDD,代表火勢已經無法得到控制。因此,在設計撒水設備時,一定要讓撒水頭在ADD > RDD時就啟動,才能達到抑制火災的效果
流量特性係數(K 值)
說到撒水頭的參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K值。K值是用來表示撒水頭在特定壓力下,通過口徑的預期放水流量,在密閉式撒水頭認可基準中我們可以看到下面這個公式:
當我們使用1 kgf/cm2的放水壓力去測試一顆撒水頭的流量時,如果測得的放水量是80 L/min,那這顆撒水頭的K值就是80,表示為「K80」。而如果測得的放水量是114 L/min就表示這顆撒水頭是「K114」
從這個公式我們可以得知,撒水頭的放水量會因為放水壓力而改變,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選用一顆K80的撒水頭,當放水壓力是1 kgf/cm2時,放水量會是80 L/min,而如果放水壓力是4 kgf/cm2時,放水量則會變成160 L/min
設置標準第50條有規定,撒水頭的放水量應在80 L/min以上,要符合這個規定,通常會選用一顆K80的撒水頭,然後設定放水壓力為1 kgf/cm2。但要注意的是,這個1 kgf/cm2其實是「末端」的撒水頭的放水壓力,而在末端撒水頭之前的其他撒水頭,實際的放水壓力其實都會大於1 kgf/cm2,因此實際的放水量都會超過80 L/min
我們的設置標準並沒有引入K值的概念,所以放水量超過80 L/min並沒有違反規定,因此大多數人就不會太在意,但這樣其實會影響到撒水密度(每平方公尺的放水量 LPM/m2)
NFPA 13在配置撒水頭時,會參考下面的表格確認撒水密度,選用不同K值的撒水頭,再針對放水壓力去做調整。設計的流程大致如下:
- 建築物依照火災等級做區分,並依面積大小確認對應的撒水密度
- 確認需多少撒水密度後選擇不同K值的撒水頭
- 依Q=K√ P 計算撒水頭放水壓力
消防署公告的倉庫自動撒水設備設計指引就有將K值的觀念納入,因此在指引中寫的是「標稱流量特性係數(K 值)應在OOO L/(min- bar1/2)以上」,目的就是在規範必須採用大K值的撒水頭,而不是用小K值的撒水頭然後加大壓力
有人可能會問,選擇K160的撒水頭、放水壓力1 kgf/cm2,跟選擇K80的撒水頭、放水壓力4 kgf/cm2,根據公式計算,放水量不是一樣都是160 L/min嗎?為什麼一定要限制使用大K值的撒水頭?主要是因為當放水壓力加大時會影響撒水分佈
在密閉式撒水頭認可基準中有一個「撒水分佈試驗」,有提到「全撒水量之60%以上應撒在撒水頭軸心為中心之半徑300 cm(對r為2.3 m者而言)或半徑330 cm(對r為2.6 m者而言)或半徑360 cm(對r為2.8 m者而言)之範圍內」
也就是說撒水頭撒出來的水,60%必須撒在一個特定的範圍內(半徑300 cm、330 cm、360 cm範圍內),在這個範圍內的水才被認為對火災控制、火災抑制有效
因此如果是選用小K值的撒水頭並且加大壓力,有可能導致在這個特定範圍內的水少於全撒水量的60%,也就是大部分的水都分散出去,屬於無效撒水。所以指引才會直接規範K值,不讓大家用加大壓力的方式來達到相同的放水量
總結
目前法規已經開放室內停車空間也可以選設自動撒水設備,因此撒水設備的重要性會愈來愈高,另外消防署也公告了倉庫自動撒水設備設計指引,把NFPA 13的設計觀念慢慢引入國內,因此未來做撒水頭配置時會愈來愈需要考量撒水密度、K值、RTI、RDD、ADD等參數了,之後做撒水設備的設計會變得比現在還要複雜許多!
延伸學習:
集熱板和防護板有什麼差別?為什麼很多場所裝的集熱板完全沒有功效?
一張表讓你看懂火災4階段的建築物防火對策
消防設備師必考!一次掌握二氧化碳滅火設備的3個重要計算題型
危險物品場所有哪些?如何區分顯著、一般、其他滅火困難?
中繼幫浦有什麼用?法規只有一條但卻讓你無法理解的消防設備
消防排煙設備是什麼?如何決定自然排煙或機械排煙
您好
請問τ的右側還有常數嗎?
右側的單位最終會變成 cal/W,
應該還要除以4.2才能換成焦耳J
感熱元件比熱的單位我寫錯了,應該是kJ/kg•K。而熱對流傳導係數的單位應該是KW/m^2•K。我再修改一下,謝謝提醒